快生活 - 传播价值、传递关注!

教师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影响力


  《中国教育报》曾刊登教师读者与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对话《窦桂梅: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》。文中有网名为"繁花点点"的老师问:"对于一直很普通的,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老师,是否还有机会做一个有特色、有影响力的老师呢?"
  我同样是一个非常普通的,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教师,看到这个问题,非常诧异、甚至生气!想成为一个"有特色"的教师,这种理想还可以勉强理解(不过,"有特色"的教师未必就是好教师)。而成为"有影响力"的老师,该是教师的追求吗?
  诧异之后,突然想起某博文中提到的一名特级教师的讲座提纲。
  其中第一点是:
  "你必须是一个有理想的人
  近期目标:一级——高级——骨干——学科带头人
  远期目标:特级——正高
  条件:论文、课题、荣誉"
  看后未免有些郁闷。即刻回帖如下:"有理想的教师"就是成为骨干教师、名特优教师?成为骨干教师、名特优教师,应该是水到渠成,而不是刻意求之。当教师把成名成家作为自我成长的理想,未免可悲;当专家把成名成家作为激励教师的目标,未免可叹!"
  专家们的引领初见成效。于是,我看到无数的教师同行,每年花钱在各种名不见经传的刊物上发表几篇甚至十几篇学术论文(甚至同一期刊物上可以刊登同一个教师2-3篇论文,这样的杂志居然在"中国知网"上可见),每学期花钱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评优课比赛、论文比赛。年终计算绩效奖金的时候,很多教师都可以捧出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证书,为自己赚取或多或少的成果奖。
  发表论文、获得证书一大堆,教育就有成果了?教育的成果是可以如此简单量化计算的吗?是教师自己成长为一个"有影响力"的教师重要,还是让学生成长得更完整重要?
 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,我不在乎自己是否有特色,我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有影响力。我愿意是儿童成长的看护者和陪伴者,我愿意更好地看护与陪伴孩子们的成长。但是,我喜欢不少"有影响力的"教师。在这些有影响力的教师身上,我学到很多。即便如此,我始终反对将"成为有影响力的教师"作为教师的出发点,因为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功利心态:学生可能成为这个追求过程中的道具;班级可能成为这个追求过程的载体;课堂可能成为这个追求过程的舞台……
  窦桂梅老师非常有涵养,她的答复也非常含蓄:"我觉得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,要尊重个体、呵护个性,相信每一朵儿童之花都会绽放,只是花期各有不同。当我们这样看待、对待儿童的时候,我们的影响力就不请自来了!"
  的确,身为教师,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成长得更加完整、更加美好,才该是最初的、唯一的追求。而"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"这样的追求,可以休矣!
 
教师影响力教育成果教育大全家庭大全网站目录投稿:静晴